嫦娥究竟什么来头,为什么汉朝普遍相信嫦娥奔月?考古揭开谜团

嫦娥究竟什么来头,为什么汉朝普遍相信嫦娥奔月?考古揭开谜团

尤其是在上世纪70年代,湖南马王堆汉墓的帛画中就发现了蟾蜍、月宫和玉兔等图案,并且画中的一位女子正在飞翔,形象与嫦娥十分相似。马王堆汉墓的年代比《淮南子》成书还要早30年,说明嫦娥奔月的传说在汉代之前就已经广为流传。此外,1993年湖北王家台的考古发现更为重要,考古学家在竹简《归藏》上发现了类似嫦娥奔月的记载,进一步证实了这个故事的历史渊源。这些考古发现表明,嫦娥的神话故事并非单一文献所能构建的,而是一个深植于民间信仰和文化中的传说。

王家台秦简的发现揭示了更深层次的谜团。首先,嫦娥奔月的故事在战国时期就已广泛流传,这意味着该故事的原型早在战国之前就已经在中国的某个重要政权中传播。而且,嫦娥与后羿的夫妻关系并未出现在战国时期的文献中,后羿的形象是汉代文人所附加的。事实上,嫦娥偷药的故事在最初并没有后羿的存在,嫦娥偷取不死药后飞向月宫,化身为蟾蜍的神话与后羿无关。这也使得嫦娥化身为蟾蜍并非传统意义上因背叛丈夫而受到惩罚,而是与古代药物的神奇功效有关。

由此,我们不禁产生了几个疑问:嫦娥的原型究竟是什么?西王母又是何方神圣?为何嫦娥偷了她的药会变成蟾蜍?这些疑问的解答,实际上可以通过古代药学和神话的结合找到线索。东晋药学家葛洪在《抱朴子》一书中曾提到,蟾蜍是一种具有神奇药效的生物,能治愈多种疾病,甚至可以延年益寿。在古代中医理论中,蟾蜍被认为是一种“月之精灵”,具备神奇的治病功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肯定了蟾蜍的药用价值,认为其能入阳明经、退虚热,且常用于治疮疡等疾病。因此,嫦娥偷取的“不老药”其实是蟾蜍,在最早的神话中,嫦娥奔月后确实化身成了这种神药的化身蟾蜍。

至于西王母的身份,我们可以从古代的日月崇拜中找到答案。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古人就已崇拜太阳和月亮,并通过祭祀活动表达对这两种天体的敬畏。西王母,作为掌管月亮的女巫,在《山海经》中被描述为主管月亮祭祀的神祇。她与帝俊的两位妻子羲和、常羲共同负责日月的祭祀工作。通过考古学的研究,我们也发现了相关的甲骨卜辞,进一步证实了西王母作为祭祀月亮的女巫的历史地位。

最后,嫦娥的名字“娥”在甲骨文中频繁出现,表示她是被祭祀的女祖角色。她的“恒娥”名字中的“恒”字在甲骨文中代表着古代巫舞,这一点可以通过《尚书》中的记载得到解释。这些历史和考古的发现使我们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嫦娥的原型,以及她所代表的文化符号。

通过这些深入的考证与解读,我们不仅仅看到了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也更加理解了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嫦娥、后羿、西王母以及他们的故事,都是中国古代丰富神话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古人对自然、生命和神秘世界的深刻探索与敬畏。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世界杯要闻
365bet投注技巧

世界杯要闻

🕒 07-27 👁️ 2133
【蝲蛄】蝲蛄、小龙虾傻傻分不清
365bet投注技巧

【蝲蛄】蝲蛄、小龙虾傻傻分不清

🕒 07-10 👁️ 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