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技巧藏在标点符号里。
很多人习惯用句号结尾,但系统对连续句号特别敏感,容易判定为"重复内容"。
试着把句号换成波浪号、感叹号,或者用空格代替结尾符号。
我测试过,用"~"结尾的朋友圈比用句号结尾的展开率高出40%。
这不是玄学,而是因为不同的符号会改变内容的视觉节奏,让系统认为这是有温度的表达而非机械复制。
第四个技巧要学会"欺骗系统"。
所以当你需要发长文案时,不妨先发一张与内容相关的图片,再在评论区补上文字。
但要注意,图片必须与内容强相关,否则会被判定为"图文不符"反而影响权重。
第五个技巧是"动态排版"。
我发现很多运营者喜欢用固定模板,但系统会记录用户的排版习惯。
如果你总是用同样的分段方式、同样的符号组合,系统会判定为"重复内容"而折叠。
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调整排版逻辑——比如这周用短句+空行,下周用长句+符号分隔,让系统始终觉得你在"自然表达"。
第六个技巧藏在时间维度里。
凌晨发的朋友圈比白天发的更容易被折叠,因为凌晨时段用户互动率低,系统会判定为"低价值内容"。
但这不是说不能发,而是要调整排版策略——凌晨发的内容要更简短,每行不超过10字,用更多的空行制造"寂静感",让系统认为这是私人分享而非营销推广。
最后一个技巧最关键:要懂"反营销"思维。
很多运营者总想着怎么让内容更显眼,却忘了用户最讨厌的是被推销。
所以真正的防折叠技巧,其实是让内容看起来不像营销。
比如把产品介绍藏在生活分享里,把促销活动写成朋友间的闲聊,把用户评价变成故事叙述。
在我看来,朋友圈的折叠机制看似是限制,实则是提醒我们:最好的营销,永远是让人感觉不到营销的存在。
作者简介:
阿尘,腾讯官方认证·企业微信私域增长师,拥有8年私域运营实操经验,独家私域落地课程全渠道超2000人学习,已帮助多家行业巨头企业打造自己的专属客户资产,实现业绩二次增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