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背指的是脚的正面朝上部分,从脚踝延伸至脚趾根部,由骨骼、肌肉、肌腱、血管和神经等多种组织构成,在人体站立、行走及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脚背主要包含跗骨、跖骨和趾骨部分。跗骨靠近脚踝,与小腿骨骼相连,维持脚部稳定。跖骨在中间区域,支撑身体重量。趾骨构成脚趾部分。这些骨骼共同组成脚背框架,从外观上可大致依据骨骼走向确定脚背范围。脚背有伸肌和短伸肌等肌肉,伸肌从腿部延伸至脚背,连接到脚趾,负责抬起脚趾动作。这些肌肉和肌腱在收缩与舒张时,可从皮肤表面观察到一定起伏,也能据此辅助判断脚背位置,且在运动时更明显。覆盖在骨骼、肌肉表面的皮肤及皮下软组织,也是脚背的一部分。这部分皮肤相对较薄,能感受到外界温度、压力变化。当我们触摸脚部正面朝上区域,即可感知到脚背的皮肤与软组织,且此处皮肤易出现干燥、皲裂等问题。足背动脉沿脚背前行,为脚部提供血液供应,在脚背中部可触摸到其搏动。还有多条神经分布,负责脚背的感觉传导。通过感知动脉搏动位置及神经感知范围,也能进一步明确脚背区域。在站立、行走、跑步等活动中,脚背参与支撑、发力及维持平衡。当脚部进行抬起、伸展动作时,涉及的主要区域便是脚背。从功能实现角度,也可确定脚背在足部的位置及范围。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脚背护理,若有不适,需要准确描述位置,便于就医诊断。
脚背出现异常怎么办
1、疼痛处理:若脚背疼痛,先回忆是否有外伤史。若因碰撞、扭伤致痛,受伤初期可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数次,减轻肿胀与疼痛。48小时后热敷,促进血液循环。若疼痛无明显诱因,且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有炎症、骨质问题等。
2、肿胀应对:脚背肿胀可能因局部炎症、血液循环不畅等。减少活动,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若肿胀伴有疼痛、发热,可能是感染,需尽快就医。可检查鞋子是否合适,过紧鞋子可能阻碍血液循环致肿,应更换舒适鞋子。
3、皮肤问题处理:脚背皮肤干燥、脱皮,可涂抹滋润型护肤霜,保持皮肤水分。若出现皮疹、瘙痒,可能是过敏或真菌感染。避免搔抓,以防感染扩散。过敏者需寻找并避免接触过敏原,真菌感染可使用抗真菌药膏,必要时咨询皮肤科医生。